《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
护理学导论
|
课程类型
|
考试课
|
适用专业
|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
授课系部
|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
开设学期
|
1, 2
|
学时/学分
|
72 /4
|
编写执笔人
|
林瑶
|
审定负责人
|
陈晓娜
|
编写日期
|
2021.08.22
|
审定(修订)日期
|
2021.08.27
|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概况知识,系统而全面的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并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在护理专业实践奠定雄厚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思路突出以学员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
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护理理论基础、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教案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护理学导论的教学目标是使护理学生在接触护理专业的早期就能明确护理专业的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将来即将履行的专业角色和功能,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概括护理学的任务和护理专业的主要工作范畴。
(2)能够掌握男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及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并能描述护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3)能够掌握医院的概念及任务,熟悉社区服务的原则和特点及社区护理。
(4)能够阐述现代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理解护士在实践中的角色功能。
2.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病例安排不同的护理工作方式。
(2)能够说出南丁格尔的主要贡献及现代护理学经历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3)能够运用医院健康教育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
(4)能够树立整体人、整体的观念。
3.素质目标
(1)感受教师的言传身教,认识护理学科的专业价值于护士的自身价值,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专业态度。
(2)形成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具有以关爱、关怀为基础的人文精神,不断追求南丁格尔的精神境界。
(3)结合实际情况,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的结构及社区护理的发展概况、鼓励学生积极投身护理事业。
(4)正确认识护理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牢固的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观念。
4.课程思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的框架、了解护理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
四、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序号
|
模块(项目/单元)名称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场所
|
参考学时
|
理论
|
实践
|
1
|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
1、掌握:护理的概念,护理学的知识体系,护士的角色,护士的特征要求,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2、熟悉: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3、了解: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
教室,护理实训室
|
6
|
6
|
2
|
健康与疾病
|
1、掌握:健康及有关概念,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疾病的概念,预防疾病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保健的战略目标,初级卫生保健。
2、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测量指标,生存质量,疾病发生的原因,患病行为及心理,角色与病人角色,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
3、了解: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
教室,护理实训室
|
6
|
6
|
3
|
成长与发展
|
1、掌握:需要的概念,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2、熟悉:需要的分类,需要的特征,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
3、了解: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艾瑞克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
教室,护理实训室
|
6
|
6
|
4
|
压力与适应
|
1、掌握:压力的概念,压力源的概念,压力反应的概念。
2、掌握:压力的意义,压力的适应,压力的应对,压力与健康、疾病的关系,病人的压力及护理,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应对
3、了解: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危机学说。
|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
教室,护理实训室
|
6
|
6
|
5
|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
1、掌握:护患关系的概念及特征,护患关系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护关系常见问题及原因,促进医护沟通的方法及策略。
2、熟悉:人际关系的功能,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的意义,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医护关系的模式。
3、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特征,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人际吸引。
|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
教室,护理实训室
|
12
|
12
|
合计:72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50%)
|
36
|
36
|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表5-1
模块(项目/单元)1:
|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
参考学时
|
理论
|
6
|
实践
|
6
|
学习目标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健康、护理、整体护理的概念。
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具有整体护理理念,按护理程序实施护理。
|
学习内容
|
重点:健康、护理具有整体护理理念,按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整体护理的概念。
难点:具有整体护理理念,按护理程序实施护理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
教学活动设计
|
引导案例
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即使决策者、实施者、教育者、组织者,又是个联络者,要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然而如何做好护理工作就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关心患者。
讲授内容
1健康的定义
2护理的概念
3整体护理的概念
4整体护理理念在护理程序中的实施
思考与练习
1.何为健康?健康与及疾病的关系?
2. 阐述学习护理学基本概念对护理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
课堂实训
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理解护理服务对象——人的特征,并提供主动有效的护理。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护理及护理专业的认识水平。
|
教学条件
|
多媒体设备
|
考核评价
|
方式
|
主要考核点
|
知识
|
整体护理理念
|
技能测试
|
技能
|
场景演示
|
权重
|
20%
|
态度
|
具有整体护理理念
|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
分析近现代护理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比较各个阶段护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准确理解专业护士的角色要求及工作范围。
|
|
|
|
|
|
|
|
|
表5-2
模块(项目/单元)2:
|
健康与疾病
|
参考学时
|
理论
|
6
|
实践
|
6
|
学习目标
|
掌握健康、亚健康、疾病、生命质量的概念。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熟悉护理对象的角色特点。
|
学习内容
|
重点:健康、亚健康、疾病、生命质量的概念
难点:护理对象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
教学活动设计
|
引导案例
人的生命活动可以分为健康、亚健康与疾病三种状态,那么什么是健康呢?什么是疾病呢?什么又是亚健康?影响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有哪些呢?
讲授内容
1健康的概念
健康的微观概念、健康的宏观概念
2影响健康的因素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3非健康状态
亚健康概念、疾病的概念
思考与练习
1. 什么是健康,健康、亚健康与疾病是如何区分的?
2.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课堂实训
根据案例指导护理对象如何进行健康饮食及适度锻炼
|
教学条件
|
多媒体设备
|
考核评价
|
方式
|
主要考核点
|
知识
|
区分健康亚健康疾病
|
技能测试
|
技能
|
场景训练
|
权重
|
20%
|
态度
|
指导护理对象健康饮食
|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
能正确理解和分析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能运用现代健康观和疾病观,评述护士在健康保健事业中的作用。
|
|
|
|
|
|
|
|
|
表5-3
模块(项目/单元)3:
|
成长与发展
|
参考学时
|
理论
|
6
|
实践
|
6
|
学习目标
|
掌握成长与发展的理论定义、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能够区别各种成长发展理论的异同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的成长发展危机问题及时正确解决。
|
学习内容
|
重点:及时和正确的解决成长发展危机问题
难点:正确掌握各种成长与发展理论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教学活动设计
|
引导案例
【案例】患儿,男,4岁,发热、咳嗽、气促2天,以小儿肺炎入院。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查体:T38.5℃P120次/分,R30次/分,体重23kg。听诊双侧呼吸音粗糙、有湿罗音,营养中等,入院后给予雾化吸入、止咳、消炎等治疗。经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但神情紧张、烦躁,只接受母亲陪伴,母亲离开就大哭不止,甚至呼吸困难。
讲授内容
1成长与发展的概述
概念及组成、规律及影响因素
2成长与发展的相关理论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艾瑞克森德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思考与练习
1. 各种成长与发展理论的主要用途?
2. 各种成长发展理论的异同点。
课堂实训
根据案例分析护理服务对象的心理特点
|
教学条件
|
多媒体设备
|
考核评价
|
方式
|
主要考核点
|
知识
|
成长与发展相关理论
|
随堂测试
|
技能
|
场景训练
|
权重
|
20%
|
态度
|
发展理论的异同
|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
应用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根据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为不同阶段的服务对象提供适当的护理。
|
|
|
|
|
|
|
|
|
表5-4
模块(项目/单元)4:
|
压力与适应
|
参考学时
|
理论
|
6
|
实践
|
6
|
学习目标
|
能说出压力、压力源、压力反应、适应的概念。 能正确描述应对压力的防卫线 树立正视应对压力是人类生存必备能力的理念。
|
学习内容
|
重点:压力对人体的影响和作用,在护理领城中对患者、护士的运用:树立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压力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存与生活
的必备能力:培养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
难点: 如何运用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护理工作实践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教学活动设计
|
引导案例
患者王某,女,22岁,未婚,职业芭蕾演员,因意外交通事故造成左下肢骨折,行截肢清创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患者麻醉清醒后得知伤情立即晕厥过去,经抢救患者清醒后,为自己无法从事热爱的职业而痛苦万分,情绪激动,反应强烈,拒绝任何治疗和护理。护士小张在即将下班时又投入了抢救工作,无法正常下班,感到身心疲乏。
讲授内容
1压力的相关概念
压力、压力源、压力反应
2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患者的压力源
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适应压力
思考与练习
(1)患者有哪些压力反应?护士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帮助防卫和适应?
(2)患者还会面临医院的哪些常见压力源?
(3)护理职业有哪些压力?护士应如何去调节和应对?
课堂实训
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什么是压力,什么是适应,协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与家属合作,减轻病人的陌生、孤独感。
|
教学条件
|
多媒体设备
|
考核评价
|
方式
|
主要考核点
|
知识
|
相关概念
|
随堂测试
|
技能
|
场景训练
|
权重
|
20%
|
态度
|
应对职业压力
|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压力与适应理论以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
|
|
|
|
|
|
|
|
表5-5
模块(项目/单元)5:
|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
参考学时
|
理论
|
12
|
实践
|
12
|
学习目标
|
掌握:护患关系的概念:患者角色适应不良的类型: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医护关系中的影响因素
熟悉:现代护士的角色功能;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与内容:新型护患关系特点:护士在促进护患关系中的作用;护士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中的角色作用;护士专业角色功能的扩展
了解:护患关系的性质和特点: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患者家属的角色特征;护士与患者家属的关系冲突;护际之间的关系沟通:护士与其他健康工作者之间的关系沟通策略
|
学习内容
|
重点:插画创作技巧的选择
难点:养成创作技巧积累的习惯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教学活动设计
|
引导案例
患者王xx,男,69岁,某市政府离休的宣传干部。因严重气管狭窄、呼吸困难,从外地到哈市某大型医院求医,被急诊收到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立即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谢绝家属陪护,由护士小王、小李、小红和小珊四人轮班照顾该患者。
1.患者69岁,老年,男性,会有怎样的心理、生理特点?
2.离休干部的身份与一般病人在沟通上有何不同?应注意哪些?、生理特点?
讲授内容
1、护患关系的概念
2、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
3、护患关系的特点
4、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
5、患者的角色特征与行为适应
6、护士的角色功能
7、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与影响因素
思考与练习
1.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护患关系?
2.护士与患者家属的关系沟通?
课堂实训
讨论与其他健康工作者之间的关系沟通策略有哪些?
|
教学条件
|
多媒体设备
|
考核评价
|
方式
|
主要考核点
|
知识
|
基本概念
|
随堂测试
|
技能
|
案例讨论
|
权重
|
20%
|
态度
|
关系沟通策略
|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自己的角色功能,掌握护患关系的内容,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护患关系
|
|
|
|
|
|
|
|
|
六、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师资条件要求
师资组成表
表6-1
教师
|
人数
条件
|
专业技术职务条件
|
职业资格条件
|
专业领域
|
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
|
课程负责人
|
1
|
相关专业技术
|
相关资格条件
|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
专业课程教学
|
主讲教师
|
2
|
相关专业技术
|
相关资格条件
|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
专业课程教学
|
外聘教师
|
|
|
|
|
|
…
|
|
|
|
|
|
(二)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多媒体电子课件和实际操作演示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电子课件制作大量内容丰富的教案,在配以案例、实际操作演示等内容,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议
(一)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护理学的发展和进步和人类的文明有着+分密切的关系,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和护理技能以及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现代护理学主要是将人作为中心,以患者的
病为基础,对患者进行身体以及心理各方面的护理和照顾,极大地体现了人文性、社会性以及科学性。在教学的方法中融合信息技术,如:微课、多媒体等,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并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更加形象的图片或者视频等,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护理视野,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如:在讲解“我国护理发展”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我国的古代护理、现代护理以及西方的护理等按照时间的顺序设置成一条发展的主线,通过搜索并整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等,从特定的案例中为学生讲解护理的发展以及特点等,为学生构建出清晰的护理发展体系图,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多角度增强学生的德育
“立德树人”成了护理学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建设渗透到《护理学导论》中,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并清晰地认识到护理学的重要性,为学生全面、系统地讲解医患关系、保健知识、护理评估、实施以及评价等各方面的内容。比如:在讲解“护士的素质”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出真实的医疗场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演绎出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医生以及患者、家属等角色。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以及职业生涯中,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护士的专业性以及职业性,进而强化学生的德育建设,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
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护理学导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应该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实践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医疗场所参观并加入护理环节中;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护理的案例,让学生通过相互的配合来共同完成护理的人物。比如:在讲解“护理程序”相关的内容时,将学生设置为五个小组,然后按照护理的程序依次完成护理的任务:评估、诊断、計划、实施以及评价;借助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和协助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此外,教师还不能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准则,还需要将学生的实际表现、探究能力、操作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到评价系统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共同进步。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
目前选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护理学导论》。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思想。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本课程项目导向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理解与应用的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活动。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议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多媒体电子课件和实际操作演示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电子课件制作大量内容丰富的教案,在配以案例、实际操作演示等内容,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七、考核评价
(一)考核评价方法
《护理学导论》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因此,学业评价既要考核理论知识,也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2)考试方式与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考试90分钟。
(3)期末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案例分析题
(二)评价标准
(1)教学评价应体现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型课程的特点,突出过程评价和阶段评价,结合学习态度、课堂问答、学生实践、项目设计、团队合作等进行综合评价。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
(3)评价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肯专研的学生应在评价时给予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