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辽美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设置
本站首页 >> 关于我们>> 培养方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所属分类:培养方案 发部人:admin 发布时间:2021-09-03 10:58:57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中国旅游地理

课程类型

考试

适用专业

旅游服务与管理

授课系部

旅游服务与管理

开设学期

34

学时/学分

144 /8

编写执笔人

李响

审定负责人

杨森

编写日期

2021.8.22

审定(修订)日期

2021.8.27

一、课程性质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此门课程所学内容是众多专业课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实务、旅游文化、导游业务、领队业务等的基础知识,地位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现了我系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就是根据上述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设计思想而开设的,阐述自然旅游资源的概念,主要介绍了我国地貌、水域、气象气候和生物旅游资源的概况。通过图片欣赏与观看视频等形式使学生熟悉各种类型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及吸引力要素。也是进一步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知识。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教学从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为基础,采用主题引导、任务驱动的经教学方式,将每一章的知识点分解并归纳为若干个主题,然后以每个主题为核心设计出相应的任务实例,使学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信息道德规范。

(二)具体目标

1.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学会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旅游欣赏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2.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的要求:

(1)历史遗迹旅游资源; 

(2)古建筑旅游资源; 

(3)古陵墓旅游资源; 

(4)园林旅游资源; 

(5)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6)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3.能力

培养学生能准确识别出各种人文旅游资源所属类型,能够熟练讲解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文化。

4.课程思政

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以适应“新旅游”时代需要和应用为目的,突出旅游地理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特色,以必须够用为主,讲清中国旅游资源和各分区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实际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注意课堂讲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序号

模块(项目/单元)名称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场所

参考学时

理论

实践

1

旅游地理学认知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运用旅游地理的地域分异、人地关系等理论分析问题

多媒体教学

教室

 

8

20

2

旅游资源认知及调查评价

1.  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特征

2、掌握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案例教学、情景教学

教室、旅游景点

 

8

20

3

旅游流与地理区划

1.了解旅游流形成的原因和中国入境与国内旅游客流的地域空间结构

2.掌握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掌握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室

 

8

20

4

京津冀旅游区线路设计

掌握区域内旅游特色及主要旅游资源

案例教学、情景教学

教室、旅游景点

 

8

20

5

东北旅游

掌握区域内旅游特色及主要旅游资源

案例教学、情景教学

教室

12

20

合计:14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69 %

44

100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5-1

模块(项目/单元)1

旅游地理学认知

参考学时

理论

8

实践

20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熟悉旅游地理学的相关概念

学习内容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掌握中国地理学研究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引导案例

旅游地理学者的自觉性反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经历了30年的积累,一些旅游地理学者逐渐认识和反思旅游地理学科发展与学术贡献、实用价值的关系,积极回顾和评价学科发展问题。一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背景下,学者从社会发展宏观背景、学术发展整体背景以及旅游业实践背景的视角,回顾了中国旅游地理学30年的发展,总结了不同时期研究的价值取向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学科内部发展的角度,就某些研究方向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讲授内容

1社区旅游、

2山地旅游、

3遗产旅游、

4探险旅游、

5旅游目的地、

6旅游规划、

7旅游城市化

思考与练习

1、试述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2、时代发展对中国旅游地理有哪些益处?

课堂实训

分组练习讲解对旅游地理学的认知。

教学条件

多媒体设备

考核评价

方式

主要考核点

知识

熟悉旅游地理学的相关概念

课堂笔记

技能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权重

20%

态度

掌握中国地理学研究内容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本章以中国旅游地理学30年的发展,总结了不同时期研究的价值取向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深入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知识同时针对中国地理结合理论进行探究和互相讲解,以增加学习兴趣。

5-2

模块(项目/单元)2

旅游资源认知及调查评价

参考学时

理论

8

实践

20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们对中国旅游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同时具备调查评价的素养

学习内容

重点: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基本内容

难点:针对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引导案例

前面学习了许多著名旅游景点的特点及其地理成因,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巨大,各地纷纷开发旅游资源,往往是大量的设施建设起来了,但并未吸引大量旅游者,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例:长清的五峰山、莲台山)

讲授内容

探索:天坛公园

资源本身(独特性等)

资源环境(所在地的环境条件)

开发条件(交通、客源、其它服务设施等)

思考与练习

如果让你来评价天坛公园,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课堂实训

资源本身的评价

教学条件

多媒体设备

考核评价

方式

主要考核点

知识

对中国旅游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课堂笔记

技能

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基本内容

权重

20%

态度

针对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本章探讨了旅游资源的评价内容与开发条件,以丰富的影像内容和坚实的理论知识,在本章学习过程中,同时通过理论与思考、讨论相联系,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5-3

模块(项目/单元)3

旅游流与地理区划

参考学时

理论

8

实践

20

学习目标

本章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地理区域划分具备一定的了解,掌握旅游流的各大分支。

学习内容

重点:掌握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难点:掌握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引导案例

以云南丽江古城和湖南凤凰古城为例,凤凰古城与吉首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

讲授内容

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思考与练习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课堂实训

谈谈现代旅游主体的特点

教学条件

多媒体设备

考核评价

方式

主要考核点

知识

对中国地理区域划分具备一定的了解,掌握旅游流的各大分支。

课堂笔记

技能

掌握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权重

20%

态度

掌握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本章探讨了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举实例让学生们探讨分析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特点,学生通过充分了解、学习各领域的优秀作品,拓展视野,通过实践夯实地理基础,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5-4

模块(项目/单元)4

京津冀旅游区线路设计

参考学时

理论

8

实践

20

学习目标

了解燕赵文化旅游区自然和人文的旅游地理环境

学习内容

掌握本区最突出的优势旅游资源和对旅游业有明显影响的其他旅游环境条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引导案例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从事导游工作的人越来也多,如果是你带队去京津冀旅游,你会主要讲解哪些方面内容呢?

讲授内容

掌握最重要的旅游景区、景点概况

思考与练习

了解本区旅游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课堂实训

分组练习讲解京津冀旅游旅游区的特点

教学条件

多媒体设备

考核评价

方式

主要考核点

知识

了解燕赵文化旅游区自然和人文的旅游地理环境

课堂笔记

技能

掌握本区最突出的优势旅游资源

权重

20%

态度

了解本区旅游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本章探讨了京津冀旅游区线路,学习了最重要的旅游景区、景点概况,讲解了燕赵文化旅游区自然和人文的旅游地理环境,同时针对京津冀文化结合理论进行探究和互相讲解,以增加学习兴趣。

5-5

模块(项目/单元)5

东北旅游

参考学时

理论

12

实践

20

学习目标

掌握区域内旅游特色及主要旅游资源

学习内容

1)了解东北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了解火山堰塞湖的概念;

2)熟悉本区火山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区和景观特点,熟悉吉林市最著名的观赏景观以及形成过程。

3)掌握长白山风景区的景观特点;能够对哈尔滨、沈阳、大连三市主要的旅游景观进行比较;

4)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科学欣赏国内知名旅游景区、景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引导案例

对哈尔滨、沈阳、大连三市主要的旅游景观进行比较;

讲授内容

大连、沈阳、哈尔滨、吉林旅游宣传、长白山、镜泊湖、五大连池风景介绍的教学视频,并将视频发给学生观看;

根据视频、教材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学习任务;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准备教学课件,观看教学视频,分小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并提出问题。

思考与练习

大家总结一下东北旅游区都有哪些旅游资源?

课堂实训

我国风景名山依据形成原因分为哪几类?

教学条件

多媒体设备

考核评价

方式

主要考核点

知识

了解东北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了解火山堰塞湖的概念;

课堂笔记

技能

熟悉吉林市最著名的观赏景观以及形成过程。

权重

20%

态度

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科学欣赏国内知名旅游景区、景点。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着重了解掌握吉林市最著名的观赏景观以及形成过程。

六、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师资条件要求

师资组成表                        6-1

教师

人数

条件

专业技术职务条件

职业资格条件

专业领域

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

课程负责人

1

相关专业技术

相关资格条件

旅游

专业课程教学

主讲教师

5

相关专业技术

相关资格条件

导游

专业课程教学

外聘教师

 

 

 

 

 

 

 

 

 

 

(二)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多媒体电子课件和实际操作演示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电子课件制作大量内容丰富的教案,在配以案例、实际操作演示等内容,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利用多种绘画工具,或者利用绘画软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及时准确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议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插画设计能力为目标,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原则,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制度需求为根本,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1)分级教学 

针对我校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实施分级教学,以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对基础较好的同学,鼓励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方面的高级技能和按照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完成大作业。

2)实例教学,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导游、旅游类课程比如“旅游地理”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地理讲解方式。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任务驱动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我们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材的每一章都设计了多个实例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

3)边讲解、边演示、边练习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边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介绍和讲解,一边现场演示实际讲解技法,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练习实践,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

目前选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中国旅游地理》。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思想。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本课程项目导向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理解与应用的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活动。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议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多媒体电子课件和实际操作演示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电子课件制作大量内容丰富的教案,在配以案例、实际操作演示等内容,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及时准确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考核评价

(一)考核评价方法

《中国旅游地理》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因此,学业评价既要考核理论知识,也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2)考试方式与时间

考试方式:理论考试

考试时间:理论考试90分钟。

3)期末考试题型:选择、简答、案例分析

(二)评价标准

1教学评价应体现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型课程的特点,突出过程评价和阶段评价,结合学习态度、课堂问答、学生实践、项目设计、团队合作等进行综合评价。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

3)评价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肯专研的学生应在评价时给予鼓励。


友情连接:
沈阳人才网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辽宁省教育厅
学校名称:沈阳辽美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地址:新民市胡台镇繁荣3路
沈阳辽美中等职业学校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