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
导游基础知识
|
课程类型
|
考试
|
适用专业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授课系部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开设学期
|
2,3
|
学时/学分
|
144 /8
|
编写执笔人
|
李响
|
审定负责人
|
杨森
|
编写日期
|
2021.8.22
|
审定(修订)日期
|
2021.8.27
|
一、课程性质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一门综合专业课,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的必考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关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的掌握导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各方面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有关旅游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进行旅游管理和从事旅游经济问题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
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莫定理论与实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熟悉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小常识;了解中国民族的组成分布;掌握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中国四大宗教的基本知识;熟悉中国主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构成等。能够撰写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的专辑,并能进行导游讲解,塑造良好旅游职业道德。
(二)具体目标
1.素质
激发学生对旅游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2.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的要求:
1、熟悉中国历史文化小常识了解中国各民族的组成分布、汉族的传统节日等基本情况:掌握主要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饮食、节庆、禁忌等民风民俗
2、了解中国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祝、基本教义,掌握奉的主要对、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宗著名景观等知识
3、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掌握古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等级、分类、主要特点、著名古建筑代表
3.能力
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正确讲解旅游景点中包合的中国传統文化内
2、能够正确进行旅游景观的分类
3、能熟练地介绍中国最具特色的风物特产
4、能够根据地域、建筑、服装等文化特征正确判断民族名称并对主要民族民俗进行简单介绍
4.课程思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旅游的基本能力,能够掌握做好导游的知识、掌握做好导游的技能,增强学生日常对于导游生活的兴趣与热情,内化学生的导游思想。
四、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序号
|
模块(项目/单元)名称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场所
|
参考学时
|
理论
|
实践
|
1
|
旅游与旅游业的概述
|
1、掌握旅游的活动与分类
2、了解旅游的主体和客体
3、掌握旅游活动三要素
4、了解旅游活动的性质
|
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旅游教室
|
8
|
20
|
2
|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及历史遗迹和中国古典园林
|
1、掌握中国发展简史
2、掌握古代思想文化
3、掌握中国的历史遗迹
4、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旅游教室
|
8
|
20
|
3
|
地理环境与主要旅游客源国
|
1、掌握地理环境的要素
2、掌握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3、掌握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4、掌握中国旅游业海外市场
|
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旅游教室
|
10
|
20
|
4
|
中国宗教及民族民俗
|
1、掌握中国宗教的种类;
2、掌握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3、掌握中国主要民族风俗;
4、掌握民族和民俗的概念;
5、掌握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
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美术教室
|
8
|
20
|
5
|
中国烹饪及中国风物特产
|
1、掌握饮食文化的概念
2、掌握烹饪的特征
3、掌握中国陶瓷器
4、中国四大刺绣
|
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美术教室
|
10
|
20
|
合计:14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70 %)
|
44
|
100
|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表5-1
模块(项目/单元)1:
|
旅游与旅游业的概述
|
参考学时
|
理论
|
8
|
实践
|
20
|
学习目标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旅游的本质过程。
了解旅游的特征及意义。
|
学习内容
|
重点:掌握旅游的概述。
难点:熟悉旅游活动的种类。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教学活动设计
|
引导案例
谈话导入,提出任务
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有闲也有钱了,外出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也就让旅游业成了长盛不衰的朝阳产业。我们这些将来要服务于这个产业的人只有对旅游业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获取相关知识,才能让这个产业真正做到长盛不衰。
讲授内容
1旅游的内涵
2旅游的本质属性
3旅游活动三要素
4旅游活动的性质
思考与练习
1. 试述中国的旅游现状。
2. 时代发展对旅游发展有哪些益处?
课堂实训
有人说张家界索道破坏了张家界丽质的自然遗产,造成了视觉破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
教学条件
|
多媒体设备,旅游教室
|
考核评价
|
方式
|
主要考核点
|
知识
|
熟悉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
课堂提问
|
技能
|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
权重
|
20%
|
态度
|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
本章以翔实的文字与图片传达了旅游的定义、特征意义及发展史。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时间活动中学会合作,同时针对旅游的理论进行探究和实践,以增加学习兴趣。
|
|
|
|
|
|
|
|
|
表5-2
模块(项目/单元)2:
|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及历史遗迹和中国古典园林
|
参考学时
|
理论
|
8
|
实践
|
20
|
学习目标
|
本章将了解历史上王朝的更替顺序,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掌握中国文化的常识。
|
学习内容
|
重点:历史上王朝更替的顺序
难点:中国历史的发展情况和中国文化常识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教学活动设计
|
引导案例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讲授内容
1中国历史文化
古代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
2中古历史文化
社会性质、名人介绍
3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
思考与练习
1. 说出中国朝代的信息。
2. 说出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品?
课堂实训
造园拼图,分四组讨论
|
教学条件
|
多媒体设备,旅游教室
|
考核评价
|
方式
|
主要考核点
|
知识
|
中国国名及各省份名称由来
|
分组情景展示
|
技能
|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
|
权重
|
20%
|
态度
|
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
本章探讨了中国历史文化涉及的主要应用领域及相应领域的特点和相应产业中国文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在本章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了解、学习各领域的文化特点,拓展视野,通过实践夯实理论基础,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
|
|
|
|
|
|
|
|
表5-3
模块(项目/单元)3:
|
地理环境与主要旅游客源国
|
参考学时
|
理论
|
10
|
实践
|
20
|
学习目标
|
本章通过对插画主要表现方式的展现,分析、剖析插画的构成及视觉元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插画的组成。
|
学习内容
|
重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难点: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教学活动设计
|
引导案例
教师: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学生畅所欲言: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
讲授内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4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5我国海外市场的发展现况
6我国海外市场的发展前景
思考与练习
1. 说一说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2. 进一步查阅资料熟悉你喜欢的国家或地区。
课堂实训
请学生角色扮演导游,来接待不同国家的游客参观北京故宫。
|
教学条件
|
多媒体设备,旅游教室
|
考核评价
|
方式
|
主要考核点
|
知识
|
识记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
|
随堂提问
|
技能
|
学会从学习中解决问题
|
权重
|
20%
|
态度
|
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
本章探讨了自然地理环境及主要客源国。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比较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
|
|
|
|
|
|
|
|
表5-4
模块(项目/单元)4:
|
中国宗教及民族民俗
|
参考学时
|
理论
|
8
|
实践
|
20
|
学习目标
|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
以及知道我国实行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
学习内容
|
重点: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难点: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教学活动设计
|
引导案例
以前佛教道教举行法会仪式的时侯,都是给佛及神献赞歌,各级官员乃至皇帝都是按照宗教规矩跪坐进行。如今宗教界举行法会,开始的时候,都会说一些感谢党和国家的之类的话,最后还会表示对党和国家的关照的感激。。。
这是极有中国特色的例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宗教的世界里。
讲授内容
1中国存在的多种宗教
(1)佛教
(2)基督教
(3)伊斯兰教
(4)道教
2民俗的定义
3民俗的特征和社会功能
4民俗的构成、养成和传承
思考与练习
1. 说一说中国的四大宗教?
2. 谈一谈你所熟悉的民俗。
课堂实训
请学生分别扮演导游,来接待不同宗教信仰的游客
|
教学条件
|
多媒体设备,旅游教室
|
考核评价
|
方式
|
主要考核点
|
知识
|
知道中国四大宗教
|
课堂笔记
|
技能
|
结合史实,学会分析
|
权重
|
20%
|
态度
|
强化专业知识
|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
本章探讨了中国宗教的种类以及特色,使学生明确接待不同宗教信仰的游客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创造性思维。
|
|
|
|
|
|
|
|
|
表5-5
模块(项目/单元)5:
|
中国烹饪及中国风物特产
|
参考学时
|
理论
|
10
|
实践
|
20
|
学习目标
|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烹饪相关知识以及中国风物的特征分类。
|
学习内容
|
重点:烹饪的概念
难点:理解不同的饮食文化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
教学活动设计
|
引导案例
烹调是制作菜肴的一项专门技术。烹就是对烹饪原料加热或以微波使原料分子剧烈震荡摩擦生热而成熟:调是调和滋味。烹调时烹和调的结合,具体的说,就是将经过各种加工整理的烹饪原料进行加热和调味,制成色、香、味、形、营养俱佳的菜肴的工艺过程。
讲授内容
1、中国菜系的分类
2、烹饪的发展和特点
3、简介中国的风物特产
思考与练习
1. 中国烹饪的基本特征?
2. 谈一谈你最喜欢一项中国风物?
课堂实训
介绍一个自己最爱的烹饪节目
|
教学条件
|
多媒体设备,旅游教室
|
考核评价
|
方式
|
主要考核点
|
知识
|
了解中国的烹饪菜系
|
随堂小考
|
技能
|
掌握中国的烹饪菜系技能
|
权重
|
20%
|
态度
|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
参考资料
及其他说明
|
本章总结了中国烹饪的分类,为学生进行导游实践提供了具体方法,有助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
|
|
|
|
|
|
|
|
六、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师资条件要求
师资组成表 表6-1
教师
|
人数
条件
|
专业技术职务条件
|
职业资格条件
|
专业领域
|
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
|
课程负责人
|
1
|
相关专业技术
|
相关资格条件
|
旅游管理
|
专业课程教学
|
主讲教师
|
5
|
相关专业技术
|
相关资格条件
|
旅游管理
|
专业课程教学
|
外聘教师
|
|
|
|
|
|
…
|
|
|
|
|
|
(二)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多媒体电子课件和实际操作演示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电子课件制作大量内容丰富的教案,在配以案例、实际操作演示等内容,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利用多种绘画工具,或者利用绘画软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及时准确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议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导游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原则,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制度需求为根本,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1)分级教学
针对我校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实施分级教学,以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对基础较好的同学,鼓励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方面的高级技能和按照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完成大作业。
(2)实例教学,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美术设计类课程比如“插画设计”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绘画设计方式。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任务驱动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我们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材的每一章都设计了多个实例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
(3)边讲解、边演示、边练习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边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介绍和讲解,一边现场演示实际绘画技法,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练习实践,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
目前选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导游基础知识》。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思想。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本课程项目导向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理解与应用的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活动。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议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以多媒体电子课件和实际操作演示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电子课件制作大量内容丰富的教案,在配以案例、实际操作演示等内容,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利用多种情景模拟,或者利用实训教室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及时准确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考核评价
(一)考核评价方法
《导游基础知识》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因此,学业评价既要考核理论知识,也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情景模拟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2)考试方式与时间
考试方式:理论考试
考试时间:理论考试90分钟。
(3)期末考试题型:选择和简答题
(二)评价标准
(1)教学评价应体现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型课程的特点,突出过程评价和阶段评价,结合学习态度、课堂问答、学生实践、项目设计、团队合作等进行综合评价。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
(3)评价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肯专研的学生应在评价时给予鼓励。
|